紅毛港的三「五」事-五個里、五大姓、五特色
從碼頭步入園區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根馬賽克燈柱,象徵紅毛港的海澄里、海昌里、海豐里、海原里、海城里五個里,這五個里中又以楊、吳、李、洪、蘇五個姓氏人口為最多,而紅毛港的五大文化特色「潟湖」、「蝦苗養殖」、「捕烏魚與卡越仔」、「宗教信仰」及「帆筏風華」雖因遷村而成為歷史,但卻是園區中永恆的回憶與傳承。
潟湖
紅毛港位於高雄潟湖的南端,曾是日治時期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紅樹林,環境景觀豐富多元,海茄苳、水筆仔、白鷺鷥、彈塗魚與招潮蟹等生態物種,同時因潟湖的潮差小、水流速度緩和、水產資源豐富,有許多淺坪可提供各式各樣的魚類樓息,成為一個天然的漁場,為漁民帶來了豐富的漁產資源。民國五O年代開始闢建高雄第二港口,這片美麗廣茂的紅樹林美景就逐漸消失了。
蝦苗養殖
紅毛港自清朝以來,就是有名的養殖區,民國六十四年,蝦苗業逐漸蓬勃發展,七十三年蝦業繁殖協會成立,七十四年最盛況時養殖場曾高達120處,故有「蝦仔街」之稱,國內蝦苗百分之六O至七O由紅毛港供應,以草蝦、斑節蝦、和白蝦苗為主,此時紅毛港被譽為「蝦苗的故鄉」,後來因海水汙染與白點病的發生,養殖業深受打擊,草蝦王國逐漸走向黃昏。
捕烏魚與卡越仔
漁業是紅毛港的主要經濟產業,其中又以捕烏魚、拖網漁船 (卡越仔)為主。紅毛港為台灣烏魚主要產地,最遠追溯至清代以前就開始,民國五O年代烏魚漁獲量更居全台之冠,每年冬天,待產卵的烏魚大批游過台灣海峽,有的漁民一年捕撈一次就可以溫飽一整年,因為,在捕捉到烏魚之後,將雌烏魚剖肚取卵,再用鹽加工,就是市價昂貴的烏魚子,烏魚子色鮮味美,是餐飲中的重要食材,也是酒席中高級的配菜料理,而烏魚的肉質鮮美又營養,整條烏魚都有價值,難怪會被稱為烏金!
角頭廟
紅毛港居民以討海維生,在面對險惡的海上環境時,經常向神明祈求出海平安、漁獲豐收與尋求心靈的寄託,因此紅毛港是高雄市廟宇分佈最密集的地區。由於紅毛港埔頭仔地區以北的聚落主要均因血緣而生,因此,紅毛港聚落的廟宇,以五大姓氏與埔頭仔為聚落中心的六大角頭廟為主,包括飛鳳寺(「埔頭仔」廟)、飛鳳宮(「姓楊仔」廟)、濟天宮(姓李仔」廟)、朝鳳寺(「姓洪仔」廟)、朝天宮(「姓蘇仔」廟)、天龍宮(「姓吳仔」廟)。
帆筏風華
紅毛港原為高雄港內傳統漁村聚落,從事捕魚與養殖相關漁業,曾經擁有過富裕的光輝歲月,民國四O至五O年代,紅毛港外海(台灣海峽)沙灘上排列著綿延至四公里長的竹筏,放眼望去相當壯觀,象徵著紅毛港昔日的繁榮風華。竹筏為紅毛港居民早期捕撈漁獲(烏魚、飛魚等)的主要工具,又因內外海的環境差異,竹筏造型有別,內海較為平整,外海竹筏兩端向上彎翹,便於破浪減低阻力,體型較大裝有風帆者稱為帆筏。